单位没食堂、没时间做饭、常吃外卖不健康,上班族的一日三餐到底怎么样才能解决?前不久,“90后女子不想做饭,花700元吃托管班小饭桌”的新闻引发热议。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出,不少人已经从打工族吃饭难的痛点中嗅出商机,在自家办起了“饭桌”。这种经营模式如何?实际经营中又有哪一些问题?这样的模式能否真正解决一部分上班族吃饭难的问题?为解开这些疑问,我们做了一些采访调查。
周一:鸡翅(红烧/奥尔良/番茄),蚝油生菜;周二:宫保鸡丁,糖醋藕片……主食有米饭和馒头。备忘录上,小艺(化名)详细记录下“小饭桌”一周菜单及所用食材。
北京青年报记者正常采访时是小艺试运营“饭桌”的第二周,由于家中有老人和小孩,难以实现小饭桌家庭化就餐,因此,餐食目前还只能配送或自提。
“饭桌”的主厨是小艺60岁的公公,由于闲暇时酷爱研究各种美食,熟人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于是老人主动承担起了掌勺的工作。
通常,小艺上午会带孩子出门玩,顺便去菜市场采购食材,中午将菜送给住在同一小区的公公。老人家午休后就开始进厨房忙活,五点左右,饭菜就会备好、分好并等待配送。
负责配送的是小艺的老公,晚上下班后,他会先直奔父亲家,拎起打包好的盒饭步行到家门口的地铁站,等候几位客人前来取走还是温热的盒饭。
小艺家的“饭桌”一份一荤一素的家常菜定价为18元,如果长期订购还能够轻松的享受优惠,“并不是说订30次就得一个月吃完,哪天想吃提前一天打招呼就行。”小艺说,最初定价时,她本打算“凑个整”,每份卖20元。但考虑到“小饭桌”除了购买食材、调味品,以及水电和煤气费,成本并不高,“所以干脆薄利多销”。
小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小饭桌的常客有四五位,所以他们的经营压力不算大,“现在平均每天也就比往常家里做饭多出一点,用小炒锅炒两次就行。”
实际上,除了做饭和取餐两大流程外,“饭桌”在经营中还有许多琐碎的细节需要注意。
小艺家的客人中,就有一位女士对味道很敏感。小艺会特别嘱咐公公,要改变过往的烹饪习惯,任何菜都不要放茴香、虾皮和香菜。
有一次,客人把第一顿吃剩下的炒圆白菜放在冰箱,第二天再吃时竟有一股铁锈味。小艺和公公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是一头雾水,最终因为无法查找出原因,他们将这道菜从菜单中去除。
除了忌口,有些客人还会提出特别要求。比如,一位在减脂期间的女士叮嘱小艺饭菜一定要少油少盐,且每次的米饭都要称重,只要100克。“我现在就专门做了个就餐情况备忘录,每位客人都有一栏,记下他们对饭菜的特别的条件。”小艺说。
一周下来,公公总会时不时地问小艺大家的评价,好在目前为止客人们的整体反馈都还不错,这也令小艺一家人十分欣慰。那位口味敏感的客人最近常夸赞公公的手艺,并主动问起某道菜的做法。前几天,公公做了香浓四溢、肥而不腻的卤肉饭,当晚,就有客人来问小艺要教程。为此,小艺还单独在社交平台主页分享了一篇关于如何做卤肉饭的美食笔记。
此外,饭桌的盒饭分量很足,也是客人们认可的优点,“以往点外卖总是不够吃,现在盒饭却总能剩下,够吃第二顿。”一位客人这样给小艺反馈。
北青报记者看出,虽然网络上关于“饭桌”的讨论始终没停止,但像小艺这样,真正把想法落地、投入经营的却在少数。
为了以最低成本调研“饭桌”作为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来自南京的曾景前不久专门在小区群聊中发起了一次“饭桌”的免费体验邀请。
曾景制作的邀请海报上印有当日菜单,两荤一素分别为葱爆牛肉、西红柿炒鸡蛋和清炒时蔬。最终,三位在周边写字楼工作的人报名参与了这一活动。
由于菜单并不复杂,食材采买和准备工作也相对轻松。前一天晚上,曾景将牛肉从冰箱拿出解冻,洗好青菜,其他菜品则从当天上午开始处理。从备菜到炒菜,仅耗时一个半小时,中午12点,三位体验者如约到来,大家准时开饭。
考虑到人数不多,曾景没有将菜品分成独立的三份,而是完全按正常家庭用餐模式进行,每样菜盛一盘。
曾景有11年的做菜经验,大家对他的菜品评价很高。但这顿饭的主题是探讨“饭桌”的可行性,三位体验者都在饭桌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体验者们认为,是否倾向于吃“小饭桌”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取决于商业园区周边的环境。现在,多数写字楼附近可供选择的餐饮商家较多,相比小饭桌的取餐、就餐,外卖反而更加便利。
令曾景稍感意外的是,体验者们还一致认为,中午吃饭的核心需求不是解决吃饭问题,而是遛弯散心。“她们想得更多的不是中午吃什么,而是如何利用午休时间出去透透气,顺便把午饭问题解决。”曾景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也代表着,一部分打工族可能对目前“小饭桌”所打出的“卫生、健康”等卖点并不买账。
“这次体验下来,在我看来‘饭桌’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曾景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成本问题,“我去市场买牛肉45块一斤,食材总成本大概在 65元到70元钱。如果说每顿饭收费20 元钱,其实也不怎么挣钱。”
而在食材成本之外,曾景还觉得,如果真正投入运营,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营维护、推广和获客等成本都需要仔细考虑,“‘饭桌’这个事在逻辑上成立,但是一算账就不划算了。”
因此,这次小调研的结论是:“小饭桌”价位并无明显竞争优势,家常菜的菜品又相较单调,打工族还有非常多选择,所以对它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并不看好。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饭桌”,弹出的页面会有花样繁多且诱人的菜品照片,并配以宣传文案:“主打的就是家的味道,保证食材新鲜,操作卫生,可配送自提。”这类帖子可谓一呼百应,不少网友在下方咨询价位和配送范围,甚至有留言:“打工人属实需要,建议在全国推广。”
“没想到大家的积极性比预想中火爆得多。”小艺的帖子刚发出,私信就接连不断,多数人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位置,等待小艺回复是否能配送。也有人当天就订了餐,毫无准备的小艺只得现去楼下餐馆点菜,这才顺便买了几个饭盒回来应急。
与此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广大网友对“饭桌”这一新兴业态的讨论热情也日益高涨。但这样的新业态能否稳定发展为新常态,大家的观点却很不同。
有人认为,“小饭桌”的家常菜干净卫生又健康,能避开外卖的“科技与狠活”,且价格不贵,如果距离家和单位近,可以同时满足物美、价廉和便利三重因素。
也有网友提出质疑,“上班族饭点不一致,很难凑齐一起吃。”“餐馆这么多,真的有必要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办?”“证件齐全吗?有健康证吗?”
小艺坦言,不少网友好意提醒她,“饭桌”和托管班的小饭桌一样,都需要资质。目前,她正准备着手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说到未来的发展模式,小艺也有顾虑和担忧,“一个家里如果人口流动大的话,卫生也是一项成本。客人万一感冒发烧,没有提前告知,也是一种风险。”
对此,“饭桌”是否合规?需要有什么资质?办理哪些手续?……就这样一些问题,北青报记者向有关部门进行了问询。
据一位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就食品经营行业来说,不存在“小饭桌”这一业态。该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未成年人的托管餐饮,如果取得托幼机构的主体资质,能申请托幼机构的食堂。而针对成人的餐饮,应先取得含有餐饮服务营业范围的营业执照,并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此外,针对“饭桌”营业执照的办理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办理营业执照需要有固定的营业场所,且房屋性质须为非住宅类,具体操作可登录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按流程提交相关材料来审核办理。
另外,关于营业范围的选择可借助“营业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进行查询,涉及后置许可营业范围的,在办理营业执照后,须到有关部门审批,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而关于“饭桌”的合法性经营问题,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北青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儿童小饭桌”还是“饭桌”,都需要相应的监管,目前,部分地区也已经出台了《“小饭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过去一段时间,个别‘小饭桌’无证无照无资质经营,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有些甚至开在小区居民楼里,存在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付建认为,“小饭桌”虽突出一个“小”字,但以营利为目的,对外开展经营活动,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性质上实际已经涉足餐饮行业的经营。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法律法规,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否则,“饭桌”可能涉嫌非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