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发布“小修小补”网点地图;西三旗街道“便民街”实现社区书店有自习室、孩子放学有托管;在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一码共治”数字化服务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好帮手。
2023年,北京市共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60个,其中,被列为2023年北京市民生实事任务的82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完成。按照目标,2025年,全市将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建成85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建多少?怎么建?建什么?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要搞懂居民“缺什么、盼什么”,也要知道“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不仅要保障基础,还要做品质提升。目前,东城、西城、石景山、朝阳等8个区已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北京样板”正在逐渐形成。
2022年,北京市出台了《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若干措施》,明确2025年全市实现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按照“一次划定、分年建设”的思路,制定便民生活圈划分标准,指导各区因地制宜、科学划定856个便民生活圈,确定总数、建立台账,2023年-2025年按照40%、30%、30%的比例有序推进。
“从成效看,2023年一共完成了360个便民生活圈。其中,列为民生实事任务的82个便民生活圈已全部完成,评估‘优秀’的有47个,‘良好’的有28个,优良率达91%。”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市格外的重视便民生活圈建设,先后将其纳入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在《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中,便民生活圈是全市四级商业消费空间体系第四级——社区级。
北京市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分管市领导定期调度,制发工作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案例)清单,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区级层面,东城、西城、海淀、门头沟等区实行区长负责制,所有区均由主管副区长统筹调度。在街道层面,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大兴区天宫院街道、怀柔区龙山街道、海淀区西三旗街道等实行党建引领,纳入居民议事协商机制。
下楼买到新鲜的蔬菜,已经是北京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标配,引入落地养老机构、图书馆等,成为运营者的下一步小目标。
以模式口村-模北生活圈为例,该区域面积约0.6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1.86万人。2022年,街区完成环境整改治理、补充公共服务短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引入各类休闲业态。区域内的售卖水果、蔬菜的摊主都有了店面,路边主题书店、精品咖啡、特色餐饮、精致小院、文创商店等业态变得丰富。整条街上,不光有咖啡馆、酒吧、民宿等新业态,也有不少老字号商店,售卖具有模式口特色的产品、工艺品以及食品,打造模式口特色品牌,实现老街新生活。
便民生活圈怎么建?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先要摸清底数,“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各区划定本区的便民生活圈后,要明确建设规划,搞懂居民“缺什么、盼什么”。各区、各街镇要通过种种方式了解、收集居民诉求,建立“需求账”,将有限的人力、资金、空间等资源用于补建居民最需要的业态,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变为项目清单。
再明确“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做到“因地制宜、一圈一策”。他表示,北京的便民生活圈有多种类型,胡同邻里式、校所大院型、老城住宅类、新兴住宅类、商业文化型、城乡接合部型……千差万别,切忌一个模子套,要做到“百圈百面”、各有特色。
“便民生活圈建设不是在过去补建便民商业网点工作基础上简单‘画个圈’,而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社区商圈生态系统。”上述负责人说,这里面包含的业态更多,不仅有基本保障类,还有品质提升类;涉及空间布局优化、业态有机组合、基层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建设完成与否,还要拿质量说话,接受市民检验,要将居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金标准”。
《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要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
在发展“一店一早”方面,北京推动更多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构建多层次的早餐供应体系。比如北京地铁结合车站客流特点和服务场地设施条件,引进麦当劳、新合作D+、罗森等连锁餐饮和便利店品牌,满足乘客出行中的用餐需求,在车站陆续增设便民餐车、自助餐柜、食品店。
在补齐“一菜一修”方面,支持菜市场的标准化、数字化改造,规范有序发展“小修小补”。比如,海淀区原四道口水产交易市场的海鲜交易厅重装升级为首农大厨房城市市集;中关村街道发布了“小修小补”网点地图,通过新建、提升、搭载等方式设立了32处“小修小补”点,在区政府公众号上公布了网点位置和联系方式,方便居民查找。
在服务“一老一小”方面,推动建设完善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所等服务设施。比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针对老年人多的特点,新增养老助餐点和老年餐厅,推广“老年食堂+外卖”模式;西城区月坛街道长安商场里的稻诚及所书店提供“放学去书店”服务,既解决家长无时间接送的痛点,又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时书店获得了经济收益。
目前,东城、西城、石景山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第一、第二批试点,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大兴入选第三批试点。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逐渐形成“北京样板”——在便民生活圈内结合实际和需求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此外,增强便民生活圈可视性、显示度。北京市商务局正在研究制定便民生活圈导视图统一样式,计划近期下发,各区要尽快在已经评估验收完成的便民生活圈内张贴、配备。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北京各试点区完善、落实试点建设方案,在全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样板,挖掘提炼在资源利用、旧城改造、专业运营等方面的亮点,汇编形成典型案例,供各区交流借鉴。同时,组织召开全国便民生活圈经验交流会,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交流互鉴试点建设经验。
1月1日,国际知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带领美杰新青年乐团,在北京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一方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新年音乐会。当晚的音乐会在世界名曲《四季》中开启,随后吕思清、吕良杰父子同台演绎了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音乐会上还演奏了风格多变的《中国名曲联奏》、经典名曲《梁祝》、《四季》之“夏”等乐曲。
此次的演出地“一方音乐厅”位于方庄芳古路边一座街边小楼的三层。这座小楼原先是一家粤菜馆,经过改造后变身为文化艺术中心,集书店、艺术中心、剧场于一体,成为方庄地区城市更新的重要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方庄地区的文化消费空白。家住芳城园三区的刘女士和记者说,她出了小区过一条马路,就能到活动中心,步行只需5分钟,十分方便。
走进艺术中心,一楼是三联韬奋书店的旗舰店,设有亲子阅读区、咖啡区,售卖的文创商品也非常有特色,旁边还专门开辟了儿童体育拓展项目。二层的“可艺术中心”推出了“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观众可免费预约观展。三楼是“一方剧场”,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变成多种形式,未来这里还会有多种可能,比如与开心麻花、嘻哈包袱铺开展合作,为社区居民带来喜剧、相声表演。
方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文介绍,方庄地区不缺基础便民商业,但难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时尚、多元、个性化新型业态的需求,尤其是文化、娱乐业态缺失,有不少方庄居民下班后绕道其他商圈“逛吃”一番再回家。如何把方庄的消费留在方庄,成了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早在2019年初,方庄的城市更新工作就有了初步构想,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到“活力中心”,再到“区域综合型城市更新”,周文参与并见证了这其中一点一滴的变化。
中午12点多,正值饭点儿,长安商场地下一层的社区食堂热闹起来。顾客们端着餐盘排队挑选午餐。这里每餐提供十几款荤素菜品,同时还有主食、汤和水果,称重计价的方式特别受老年人欢迎。
居民李大妈家住二七剧场路,距离长安商场不到500米,平时来这里十分方便。当天,李大妈选了红烧肉、狮子头、西红柿炒蛋、清炒青笋,“岁数大了,饭量小了,可又想吃得丰富,这样的方式很好,每种可以少盛一些,样数多一些。”李大妈说,一顿午饭花了不到20元,还有免费的汤可以喝,很实惠。“如果下午不想出来,也可以直接打包把晚饭带回家。”
用餐区放置的都是舒适的软座,李大妈端着菜盘,和熟识的居民坐在一起唠着家常。
要说走出家门15分钟能找到什么?李大妈说,“那可太多了。商场、超市、书店、电影院,尤其是大冬天不愿意在外面逛的时候,长安商场里一待就是一天。”
作为西城区月坛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商场是北京市首批传统商场“一店一策”改造试点商场,于2019年升级调整为社区生活中心。记者走访看到,地下一层除了社区食堂,还分布着生活超市、健康驿站、生活驿站、药店等各种生活服务业态,改衣洗衣、手表维修、照相、皮具护理、验光配镜等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重装开业时,围绕社区定位我们已较调整前增加了餐饮、生活服务、儿童娱乐等业态的占比,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我们还在持续进行空间调整,优化业态结构。”长安商场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围绕核心客群的日常生活,重点布局成交概率大、复购率高的业态。在重装调整后,商场又累计调整品牌90个,调整面积7730平方米,调整率达50%。
一大早,昌平区昌盛园小区居民王阿姨和老伴儿到家附近的昌盛小街菜市场买菜,“每天我们来这儿买菜,离家很近。”以前,王阿姨买菜需要去北环早市,对老人来说路途较远,去一趟不容易,每次都得囤不少。现在只需要走出家门五六分钟,就能随吃随买。
如果不想做饭,可以去服务驿站,来一份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午饭。吃完饭回家,改造完的社区有舒适的步道、怡人的绿化区域、崭新的儿童活动区。在回家的路上,便利店(超市)、餐厅、理发店、洗衣房、快递站点、手机维修等各类小店一应俱全。
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盛慧介绍,昌盛园属于昌平区城南街道东生活圈,这个老城区住宅生活圈面积不到1.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1.9万人,还覆盖了介山、砂石厂(观澜时代)、世涛天朗、畅春阁社区(澜湾别墅、水晶屿)等住宅区域。其中,昌盛园小区还是昌平老城区最大的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
便民生活圈内,核心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在“昌盛小街”。这里原名介山路,全长628.5米,连接五个社区。城南街道通过收集居民意见,对小街业态进行系统模块设计,通过优化道路、增补绿植、增设公共设施、融入文化及创城元素、改造周边墙体立面等措施,将介山路变为“昌盛小街”。
短短600多米的街道,承载了食、购、鲜、住、美、医、衣七类业态,还创新街区运营管理模式,组建由社区、商户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商居同盟,引导小街商户自觉规范有序经营,形成政府、商企、组织、居民融合共生的“大邻里圈”。
小街上的介山书店,原本是个100平方米的废旧车棚,改建为兼具阅读角、咖啡馆、活动室及议事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社区租金让利、商户利润让利、街道和商居同盟提供平台,让昌盛小街商户抱团谋发展。
自2021年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先后确定了第一批30个、第二批50个、第三批70个试点地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去年10月底,前三批15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2973个生活圈,服务居民约6000万人。
去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全方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作为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举措,商务部于去年11月1日起开展“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节”,组织150个试点地区结合老字号、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再生资源回收等重点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开展社区邻里节、购物节、美食节、团购节等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目前,该活动已延长至2024年2月29日。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怎么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因城施策、一圈一策”原则。
“十四五”时期每年选取试点、打造“百城千圈”,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逐步提升,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在发展便民业态中,重点发展“六个一”,即发展“一店一早”(便利店和早餐点)、补齐“一菜一修”(菜市场和小修小补)、服务好“一老一小”(养老和托育),优先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