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坐不住了……“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

发布时间: 2024-03-27 作者: 政府机构

  开学伊始,“预制菜进校园”引发公众关注。一些家长对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表示担忧。

  预制菜具备方便快捷等优势,正悄然渗透慢慢的变多消费场景;但与此同时,校园餐食的安全营养不容忽视。如何缓解一些家长的焦虑?饮食业工业化背景下,如何更好保障我们的饮食健康?

  网传江西赣州蓉江新区等地部分学校食堂采用预制菜,但当地有关部门和学校大都予以否认。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表示,学生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配餐企业负责人称,每日采购新鲜菜品,从未采购预制菜。

  多位受访的人说,目前进入校园的主要是热链盒饭或供学校厨房烹制的净菜和半成品菜肴,大都未使用加热即食的料理包。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以“半成品”模式进入校园食堂,也属于使用预制菜的范围。

  在广州某中学开放日,学校邀请家委代表参观食堂,并发送现场照片到家长群。有家长和记者说,有现场切、炒蔬菜的照片,但一些鸡腿、卤肉、扣肉等,并未看到现场切、煮的照片。有学生和记者说,他吃了两年食堂,有些肉类菜味道永远一样,感觉是机器标准化做出来的。

  山东济南一名小学校长表示,不少公办中小学校未配建食堂,学生午餐只可以通过配餐公司解决。学校明确要求配餐公司不得使用预制菜,如肉丸不能从市场上买半成品再加工,只能用新鲜肉现做。

  据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办主任张泰期介绍,目前琼山区义务教育学校主要是通过校内食堂、配餐企业供应两种方式提供午餐,有13所学校开办食堂,15所学校依靠企业配餐。采用配餐方式的供应企业,是经学校、琼山区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等当地考验查证并沟通商议后最终选择的。

  记者采访海口市多家公立学校,校方普遍表示学校营养餐未使用预制菜。记者从龙华区一所公立小学获悉,学校通过招投标选择配餐企业,但中央厨房制作、配送的饭菜也不尽如人意。

  尽管多地学校否认采用预制菜,家长们仍顾虑重重。在“怎么样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现象”的线%的网民选择“不赞成”,仅有不到10%的网民认同。

  一是质疑预制菜的安全和质量。不少家长担忧,预制菜中添加剂过多或工艺流程中卫生条件不良,将给学生健康带来风险隐患。

  一名三甲医院的营养科主任认为,一些预制菜食材质量一般、高油高盐,部分脱水蔬菜营养流失,增加了肥胖的可能,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晖认为,理想状态下,预制菜在原料把控上可能更好;伴随技术升级,企业大都会采用速冻锁鲜、天然抑菌抗氧化、冷链配送等新技术。在这种条件下,很多预制菜实际能做到添加剂减量添加,尤其是采用热链配送和“双厨房”模式配餐的学生餐,不需添加防腐剂。

  张春晖说,真实的操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家使用劣质食材、生产不规范、卫生不达标、包装材料及冷链运输不过关,导致食品不安全、菜品变质。

  二是质疑知情权和选择权难以得到保障。“涉及孩子长期健康的食品,是否使用预制菜,学校必须公开透明,让你们可以选择、可以监督。”家长胡女士表示。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强调,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重大事项上,应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江西赣州一些家长反映,当地启用中央厨房配餐模式前,学校并未征求家长意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配餐方并未向家长充分告知其菜品生产方式,至于配餐是否为预制菜,家长们无从知晓。

  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也是个新鲜事物,其安全程度并不一定比小作坊制作的食品低。张春晖说,预制菜的优势之一是实现快速供餐,“比如一个学校几千人,如果完全自己采购食材、制作餐食,得要多少厨师?”

  不少家长的共识是,在孩子饭菜方面,效率和成本不应作为第一考量。相较社会上的普通餐饮,校园餐食更应注重安全、营养、卫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进入校园的餐食应符合相应安全和营养标准,建立严格的进入制度。其次,必须充分满足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家委会参与餐食的选择、订购,形成合力监督。

  “现阶段预制菜进校园仍需谨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认为,统一配送模式下,学校对食谱的调整空间较小。配送公司出于盈利考虑,会尽可能压缩成本,选价格实惠公道的蔬菜,或通过大规模采购单一品种蔬菜来压价。在情况允许下,应给予学校更充分的食材购买权和餐食供应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饮食选择,教育监管部门加强食材抽检和财务管理。

  记者梳理发现,多个行业协会已发布数十项预制菜方面的团体标准,多地也发布有区域标准,但预制菜尚无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

  四川省预制川菜研究院(中心)院长王卫说,目前业内正在制定并推进出台预制菜术语、预制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以及清洁标签肉制品通则等标准。学生餐等预制食品,应严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坚持“非必要不添加”原则。

  山东一家预制菜生产企业的负责这个的人说,学校食堂不应采用即食、即热类预制菜,对于非正规厂家或中央厨房生产的非正规渠道产品也应坚决防范。希望进一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及范围,对原材料、加工工艺、储存、冷链运输等细化规范,引导行业沿着标准化轨道发展。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江西某学校给学生们吃的饭菜都是预制菜,学生们用餐后每份饭菜都剩下很多。该事件迅速引发热议,社交平台上甚至会出现了“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岂能进学校食堂”等话题标签。

  “预制菜进校园”之所以牵动人心,是因为它关系学生们的健康。初高中、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重要的成长发育阶段。为他们提供的饭菜,必须要兼顾安全、营养、美味等诸多方面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

  预制菜是工业化产品。一方面,它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被认为是餐饮行业的新风口。但另一方面,其目前尚处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期,相关行业标准不健全,不仅缺乏国家统一标准,也缺乏相应评价标准和市场监管标准,存在生产不规范、菜品高盐高脂、包装材料不安全、卫生不达标等诸多问题。而为延长食品保质期,生产的全部过程会采用一些保鲜工艺或是使用食品添加剂。大家完全有理由对其口感、卫生、新鲜度、安全性等方面提出疑问。

  在工业化生产尚不能完全解决上面这样一些问题之前,家长们对预制菜进校园的种种担忧,有其合理性。当下,一些酒店即因为使用预制菜频频引发争议,对餐饮安全有着更高追求的校园,理应对使用预制菜更加谨慎。

  此番面对质疑,学校配餐方表示采购的全部是新鲜菜品。但从家长提供的餐食图片看,该校配送的午餐存在一些绿叶菜发黄等问题。也有家长在现场发现了不少剩饭剩菜,一些孩子也表示菜品“不好吃”。如果校方提供的饭菜品质不佳,孩子们长期吃不好、吃不下,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发育不良、产生厌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

  在学校食堂吃什么、怎么吃,还要多听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根据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这意味着,在预制菜进校园之前,校方必须要充分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并须经由其同意。当地教育局已就此事派出工作组调查相关情况,这一问题是需要调查清楚。

  人们关注“预制菜”进校园议题,实际上表达的是对校园食品安全、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度关切。在预制菜尚存在比较大争议的当下,为保障学生们吃得好、吃得健康,其进校园当慎之又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