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发现,一只完整的蚂蚁嵌在粉条里面,在多次与客服沟通后,未能获得相应道歉和补偿。
疫情以来,在“宅经济”的拉动下,预制菜产品火爆“出圈”。与此同时,相关这类的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商业诚信等问题也非常关注,争议不断。
“五分钟一道菜,八分钟一个汤。对我来说预制菜能实现‘做饭自由’!”家住天津的王力告诉人民网《财米油盐》,平时自己到超市采买,购物车里最多的就是烧卖、灌汤包、豆沙春卷之类的预制早餐,最近他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入手了包括佛跳墙、炸酥肉在内的预制“大餐”,准备在家宴请好友。
预制菜,是把食品原料经过预加工做成半成品或者成品,再根据自身的需求配上各种辅料。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今年4月发布《预制菜产品规范》,预制菜主要可分为四类:“已完成杀菌熟制,能直接入口,开封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称为即食食品,如豆干、鸡胸肉等;“经过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产品”,称为即热食品,如方便面、快速粥等;“已完成对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一定工艺流程,配以或不配以辅料,进行烹调后可食用的产品”,称为即烹食品;“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即配食品,如常见的配菜包等。
如王力所说,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预制菜保留了菜品在新鲜度和色香味方面的“原貌”,加之食用方便、种类多样等优点,不少忙于工作的“上班族”都愿意把预制菜端上自家餐桌,享受一顿“快手”大餐。
与此同时,有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大概80%的预制菜早已通过堂食和外卖的渠道,悄悄潜入了食客们的口中。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制菜相关企业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艾媒咨询预测,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孙毅指出,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预制菜可以在提高出菜速度、丰富餐品品类的同时,大幅节省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因而降本增效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的重要驱动力。
大好前景下,预制菜产业同样面临着不少争议和质疑。人民网《财米油盐》了解到,有消费者反映自己买到的预制菜缺斤少两、食材变质,此外冷链运输环节等也是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问题。有健康专家更是明确提示,一些预制菜高油、高盐、材料包装不安全,不宜长期食用。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改进的问题,前两位分别是:口味复原程度、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
预制菜绝不是“想卖就能卖”,有关预制菜规范发展的探索正在慢慢地增加。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等协会团体发布了《预制菜产品分类及评价》《预制菜质量管理规范》等团体标准,对预制菜的技术方面的要求、贮藏管理等内容提出标准指引;广东率先制定了《预制菜术语及分类要求》《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等5项预制菜地方标准。
“尽管国内预制菜生产企业众多,但整体看来,行业仍呈现小、散、弱的态势。”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超峰表示,预制菜是新兴行业,亟需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来规范企业的制作、经营等问题,为生产企业、销售平台划定红线,为事前监督提供相关依据。特别是对一些资质不全甚至没有资质、设备不达标、安全风险隐患大的生产企业,要从源头治理,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里。
孙毅也表示,下一步,预制菜行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生产标准,通过提升准入门槛和品质衡量准则,推进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还要通过政策引导预制菜企业的科技和研发投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预制菜在营养、口味、存贮等方面的水平,推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还要重视对冷链物流等底层基础设施投入,从而提升产品配送效率、保障生鲜产品安全。
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等成为投诉热点,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损等问题突出。
“去饭馆儿吃预制菜,图他价格高,还是图他热得快? ”在王力看来,虽然购买预制菜便利了忙碌的生活,但是如果餐厅的菜品也都使用预制菜,那好比是现炒现卖”成了“量产的爱”,商家要在价格上给消费者相应的补偿。
李超峰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因此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经营者有责任、有义务提前告知消费者其加工出来的饭菜究竟是选用预制菜还是新鲜现炒。
“如果消费者属特意来品尝厨艺,经营者未提前明确告知其使用预制菜,那么经营者的行为就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李超峰说,此外预制菜的制作还应该符合《民法典》《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今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13069份有效问卷中,超八成(81.97%)的消费者有购买预制菜的经历。其中27.54%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23.61%的消费者则表明了自己购置的预制菜未标注菜品的分量,16.45%的消费者遇到了在购买预制菜时未标注其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的问题,还有16.40%的消费者表示部分预制菜存在未标注菜品价格的问题。
对此,李超峰指出,预制菜行业在未来管理中亟需厘清几方面问题:一是尽快明确预制菜官方定义,形成国家层面的预制菜大市场;二是制定统一的包装标识规范,建立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三是根据预制菜特殊的运输方式,针对冷链仓储、运输进一步明确标准;四是对于销量高、市场广的品牌预制菜要进行抽检,召开专家质检会;五是有关部门应明确预制菜企业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立考核评估制度。
“只要做到信息透明,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孙毅认为,解决以上问题,最行之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是建立预制菜信息公开制度。分级、分类地对餐厅菜品的原材料以及制作的步骤做标识,在此过程中,企业可能也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对菜品价格与样式进行相应调整。
疫情以来,在“宅经济”的拉动下,预制菜产品火爆“出圈”。与此同时,相关这类的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及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也非常关注,争议不断。…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杜燕飞)记者4日从中国石油第五季开放日天然气销售华北站活动中获悉,202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供气量超2000亿立方米,已累计为国内各类用户更好的提供来自全球的天然气近16000亿立方米,年供气量占全国60%以上,满足支撑17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行业发展,惠及百姓超5亿人,带动地区GDP贡献约10万亿元。 作为清洁能源供应“主力军”,一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保障全国各地天然气用能需求,尤其是复工复产等经济工作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