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班级防疫中出现的突发情况,需要做到“快”和“稳”。“快”就是第一时间按照学校的应急处置方案,立即处理,隔离、上报、消毒等工作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不能有丝毫延误。“稳”就是稳定军心,安抚好班里的学生,也要平稳自己的心态,如果老师自己惊慌失措,那势必会影响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影响防疫工作推进。
那天上午课间,突然有个四年级学生感觉不舒服,班主任用额温枪为其测量体温,发现体温38.2,连续测量两次,都在38.2左右。按照学校疫情防控预案流程我们马上进行了处理。事后我们总结了几句疫情下学生发烧的应对方法:学生发烧莫恐慌,通知医生来帮忙。带离教室去留观,等待家长来相帮。其余学生转“后方”,校医来做杀菌王。家校“疾控”来研商,向上报备定方向。以生为本快治疗,安抚学生小心脏。“望闻问测”基处方,学生健康放心上。
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帮助,联系校医并做好身体异常学生隔离,稳定班内学生情绪,撤离至备用教室;向学校领导及疫情防控小组汇报情况,落实相关规定;联系学生家长,确保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待学生安全撤离,配合学校做好全面消杀工作。
复课一个星期了,总体平稳。前天突发一件事,幸亏有防疫演练,不至于慌了手脚。当天班级一名女生突然报告感冒,可能因为受了凉。按演练程序,我们报告学校后送留观室,校医检查体温正常。报告上级部门,由疾控中心和属地医院派车来接学生,去做核酸检验测试。班级学生原地隔离,授课老师陪同。检测结果出来需要好几个小时,学生一直等到下午,中午饭是食堂送过来的盒饭。等到结果反馈没问题,全班一阵欢呼。虽是虚惊一场,却也给我们师生上了一课。特殊时期,防疫第一。复课不易,守护健康!
正式复学以后,突发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如果发生了,作为教师,一定要当好学生心里的那根“定海神针”。从学生安全出发,按规定流程一一落实,联系;第一时间给当事人关心,告诉他们后续老师能够给大家提供的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当我们沉着冷静去面对突发情况,事态就会在可控的范围内,也能避免二次伤害。
课堂上发现学生状态不佳,赶紧过去用体温枪给学生测量体温,如发热,第一时间启动班级应急处置响应,不慌不乱、有条不紊地做好发热学生和班级其他学生的工作。电话报告学校、带学生到留观室进行二次体温测量,如超过37.2度,立即拨打当地发热门诊电话,再通知学生家长赶往门诊,简明扼要说明情况,并嘱咐家长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当课堂突遇孩子发烧时,为避免交叉感染,教师应当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处置流程有序进行,老师先将孩子带出教室并进行安抚,然后电话联系有关人员,由防护全副武装的校医领到操场隔离,报备主管校长,拨打120,帮助孩子及时就医,随后不忘做全面消杀。特殊学期,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周三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一同学告诉我她身体不舒服,我迅速拿来额温枪帮她测了体温,36.5,正常。这时孩子吐了,我一边让其他孩子快速到教室外站队,一边安抚同学,然后电话通知保洁赶来我们班进行消杀,接着通知教务处主任和校医快速赶到我们班带他去一楼留观室,我则带着剩下的孩子前往四楼备用教室。等孩子们在四楼备用教室安顿好,由副班主任看着他们,我赶紧通知同学的家长来学校接孩子去医院。一切井然有序,这也是我们平时多次演练的结果。
口罩是复学、防疫的超级盾牌。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个别孩子忘记携带,或是弄丢扯坏,再有就是气温升高、呼吸不畅等理由任性不戴。面对这些意外,我通过“一备二引三立”来轻松化解。一备是教室常备医用口罩,专人管理,常备常新。二引是教师的行为示范和利用班队会等教育契机引导孩子重视戴口罩、正确戴口罩。三立是成立“护盾小分队”,增强防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订立护盾小条例,约法三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树立护盾小榜样,争做“超级护盾星”,以榜样的力量共同呵护生命健康。
我是一名初三老师,复学整整三周,一天上午,一名男生课上一直趴在桌上,提醒后仍不见反应,我闪念一想,是否身体发热异常所致,赶紧叫来学校保健人员,再测一温,发现,超过37度,赶紧隔离并由学校派专人送往镇卫生院,后经观察治疗,是正常的发热感冒,与新冠病毒疫情无关,学校才如释重负。此事虽有惊无险,但处理特发事件还需智慧应对,防范细节亦不可疏漏。
在校期间,若发现学生有37.3度及呼吸道症状时,将学生引导至隔离室,用水银体温计复测,若仍然超37.3度,留观,并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程图处置。作为班主任,要安抚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不要产生恐慌心理,同时在班级教育其他学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用科学的态度对待。
复课之后,作为班主任,我要求学生在复课前每天以记账的形式,写清楚每日的活动轨迹,外出期间与人接触的情况,发生意外状况,马上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提供该生行动轨迹及接触史,以便缩短诊断时间。同时根据学校及上级要求组织学生服从管控要求,执行管控措施,并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
在班级防疫中,监测、上报、培训工作十分重要。要落实晨检和午检工作,提醒学生和家长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向教师反映,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第一时间上报,一旦班级中学生有不适情况出现,立即与学校负责部门联系,配合他们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培训及心理疏导,提醒他们即使发生突发情况,也不要慌乱,要有序配合学校工作。作为教师,要尽心、尽力、尽责,成为学生的第一道防线
周四午休前,晴同学告诉我肚子不舒服。我赶紧给她测量了体温:37度,还好不发热。先让她回到座位上喝点热水,我打电话跟她家长联系。刚拿起手机,晴同学又把刚喝的水吐在了邻桌孩子的座位下。我赶紧让搭班老师将其他孩子带去备用教室休息,同时安慰她:“别怕,有老师在呢,没事的。”我让她坐到室外阳光下,迅速对地面、孩子的桌椅消毒,打开教室门窗通风。处理完毕以后,一边给家长打电话说清事情原委,了解原因后把孩子交给家长;一边到校长室回报处理经过。
特殊时期,班上发生紧急状况,首先做到心中有流程。报告、隔离、送医、上报、消毒、评估六个环节。如果在监测体温过程中,有学生身体出现发热症状,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复测体温,复测后体温依旧偏高,立即送至隔离室,同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隔离室内对该生进行第三次体温监测、询问和登记,并上报社区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处理和场所消毒。其次要眼里有学生。老师要保持冷静,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情绪和心理变化,同时告知其他同学不要慌张,科学处置。
面对班级中意外状况时要冷静处理,区分开是否为“新冠”症状,同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通知家长,不能盲目定夺。发现身体异常学生,按照学校防疫流程将学生送至隔离室。班级里的学生要控制好,不要引起骚动,做好整个班级与其他班级隔离的一系列活动,等待结果。
开学第一节体育课结束,我正要带孩子们去食堂,突然班里的一位男生说自己头很晕、胃里很难受,我连忙就近搬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并示意班长带其他同学继续去食堂就餐。我让孩子静一会,等他好些了,问他是否没吃早饭。果然是!我告诉他这是体力不支的表现,不吃早饭危害很大,尤其是疫情期间,戴着口罩更容易引起体力不支。我陪着他吃完午饭,他又恢复了活力。中午测量完体温之后,我打电话提醒家长,若孩子放学回家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放学时,我在班上强调:早餐必须吃好!
开学三天后的一天下午,我发现一个孩子口罩很特别,他在口罩外又包了一层餐巾纸。询问之下才知道,孩子父母认为一天至少更换一次口罩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没给孩子准备足量口罩。但孩子本身意识到不更换口罩无益于健康,于是他用餐巾纸包住口罩,权当替换。知道原因后,我一方面用备用口罩让其更换,另一方面及时与其家长沟通,让他们准备口罩。由此看出,我们除了要做好孩子的校园防疫工作,还要普及好家庭防疫知识。
这天,复学的孩子回家兴冲冲地跟我说,今天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式来清洗餐具——用酒精湿巾擦洗。我心里疑惑,把湿巾拿过来一看,说明方法上表明不能用于餐具的消毒。我一边懊恼自己没有提前和孩子学习,一边也担心学生复课后的卫生工作。除了口罩的佩戴、洗手的方式之外,防疫用品的使用方法也必须提前和学生说明,其禁忌更要跟学生交待清楚。
在校期间,学生假如慢慢的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症状,立即向学校疫情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老师汇报。同时通知发热同学立即做好自身防护,由应急小组老师(穿戴A类防护套装)陪同,到学校隔离室等候定点医疗机构接诊,同时迅速安抚其余学生的情绪,在教室等待隔离通知。电话联系学生家长,提前告知学生病情及有关情况。细心守候,无论检验测试情况如何,要重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动态,注重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焦虑与恐慌情绪。
复学两天,我看到学生都用的是成人医用口罩,有的因为瘦小,口罩总是往下掉;还有的一读书,口罩就一蹭一蹭地滑下鼻尖,时不时要按一下口罩上的铝条。于是,我让学生看我口罩挂绳上打的死结,教他们自己调节挂绳长度,使口罩更紧贴面部。我校属于走读学校,除学校检测体温外,还需要学生上学前测温填写健康卡。有些学生拿着健康卡往返家校4次,极易污染丢失。于是,我给每一个学生购置了文件袋,装入健康卡,方便携带。
那天中午班级里一个女生说肚子痛,有点想吐。我立即给她测量体温,显示正常。随即把她带到医务室,经过我们细致询问,得知疼痛的部位是胃部,她有胃病史,以前也有过类似情况,吃过药会好一些。我联系家长核实情况,确认跟学生说的完全一致。家长拜托我去买一盒他指定的药。我们决定给学生买药吃,并让她留在学校隔离室观察一段时间。后来疼痛明显好转,恶心症状也消失了。
复学后,学校的防疫工作显得很重要,我们尤其要注重细节。在爱心角特别准备口罩、免洗洗手液、消毒纸巾来应急。果然第一周就有同学忘了一天两个口罩的要求,爱心角的应急口罩解了燃眉之急,令人高兴的是同学们借用之后都能记得还回来。班级图书角的书变为我从家中带来一批可供阅读的书籍供学生们课间阅读,学生借阅后统一时间归还,归还的书籍经过紫外线灯等方式消毒后再归架借阅,这样大家看起来也放心安全。
疫情期间,学生用餐需自备餐盒和餐具。用餐之后,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学生聚集在水池边洗餐具,餐盒都是放学时带回家清洗并消毒。同时,我也在办公的地方备好了一次性抹布和餐具净。虽然放学前再三提醒孩子们把餐盒带回家,但依然会有孩子忘记。那天早上,食堂阿姨来收餐盒,有一个孩子没交,细问才知,他昨天没把餐盒带回家。我立即让孩子把餐盒交给我,让他安心上课,然后我快速去办公室拿了餐具净和抹布,清理洗涤干净后交给食堂。
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复课后,学校的防疫任务非常重,再加上三个月超长假期,学生回到学校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生物钟一时也调整不过来,不可以使用手机,处处受约束,想家的情绪便开始蔓延,甚至有几个男生晚上洗冷水澡,想让自己感冒发烧,就可以让家长接回去了。一发现苗头,我立刻开展思想教育和情绪疏导,安排了一些班级活动来舒缓压力,找一些事情给学生做,每天与想回家的学生聊天,与家长沟通,双管齐下,缓解他们低迷浮躁的情绪。
开学第二周,班内一名学生午检时,发现体温偏高。后送去校医室复测3次温度,还是超过37.3度,校医要求联系家长接回。但在联系家长时,家长说,孩子在家测体温时都是正常的,她想让孩子继续在学校上课。我先安抚家长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最后理解了,并把接孩子回家休息。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和学校需要协调一致,共克时艰。
因疫情防控需要,开学后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要佩戴口罩。学生中有些近视的孩子,戴上口罩后呼出的热气会让镜面蒙上雾气,看不清东西。对此,我首先指导他们用手指压下口罩的金属边,并将口罩的上侧边尽量往上拉,再用眼镜中间压住。其次,我在办公的地方里准备了一瓶泳镜除雾剂,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使用。
开学第五天,中午进行午检,连续16个孩子测体温时,额温枪都发出滴滴的报警声。顿时,我有点心慌。在那一瞬间,我告诉自己,不要慌,分析一下什么原因。于是,我静下心来让这一些孩子到外面分开凉快一会儿,等会儿再过来测。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来:“老师,您别担心,今天我们上体育课了,可能大家比较热,所以体温较高。”我将信将疑地给那些孩子再测一次体温,这次全部正常了!虚惊一场,教室里顿时欢声笑语起来……
班级同学因早餐饮食不当,早自习期间出现呕吐现象,我第一时间疏散周围污染区同学,并让同学打开窗,同时用抹布加足量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随后清除呕吐物,将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喷洒消毒液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芳菲四月天,复学归来时。久别重逢,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我们都心怀激动。但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松懈,教室成为了学生防疫的主阵地,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以下防疫的“三部曲”可助老师们一臂之力:
万事开头难,有备才无患。在这个后疫情时期的开学季,充分规范的做好各类的防疫准备显得格外重要。
有备无患,贵在行动预案的未雨绸缪。学生刚复学,一切都是未知数,做好充足准备是避免意外情况的最好方法。开学第一天,我就设计了一节防疫主题班会课——“突发情况,我们该怎么去办?”。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列举有极大几率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演练解决的方法,统一班级的防疫思想。
有备无患,落脚物资的常备不懈。开学前我请家长们为孩子准备了“防疫健康包”,但孩子在校有时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比如口罩、消毒湿巾弄脏弄丢了,所以除了学校的供给,在复学前,我还通过多方募集资源的方式,采购募集到了不少口罩、消毒湿巾和免洗手液等以防不时之需。
从思想上和物资上双重准备,备在教室,更备在心上。双保险,才能让安全加“码”,有效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
当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老师首要的是保持镇定,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做到有“序”有“据”。
有序,意在规范,稳妥处理,不至于产生过多的群体恐慌。重新建设防疫状态下学生的学校生活的正常秩序,很重要。刚复学,很多学生需要适应,而且正值春季流感的盛行期,身体难免出现发热、咳嗽、头晕等不舒服的情况。我会每天早上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进行晨检,一经发现学生有不舒服的情况,立即按照防疫流程进行处理。
有据,意在记录,言出有据,行出有据,可以帮助应急处理环节的每一环更快捷地处理。午饭前测量体温时,一位同学的温度在37.2度上下徘徊,我第一念头就是先与其他人进行隔离,让他在座位上休息,全体同学先去食堂吃饭,教室清空。然后了解他早上体温和昨晚体温,观察后再进行体温测量,处于正常范围内,我这才安心。但仍让他单独用餐,并一直关注记录他的体温。
规范的程序,熟练的流程,清晰的记录,每一步都确保行动规范有依据,才能有序无患,确保防疫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相对轻松的线上课堂转到严格紧凑的线下教学,学生的心理节奏一下子会有些紊乱,此时,教师应该参照《中小学心理危急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科学规范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做好家校沟通,共同为学生复课衔接阶段的心理调适工作保驾护航。
语文课堂上,我发现一位女生始终郁郁寡欢,作业质量也不尽人意,其他任课老师也表示她不在状态。我便私下与她交流,她说复学后生物钟没有调整好,有点适应不过来。我对她表示理解,建议她晚上调整作息,也联系了该女生家长,表达了我的担忧和困惑,并请家长好好与孩子聊聊,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作息安排,家长欣然允诺。次日的课堂上,我抓住契机表扬她,孩子的课堂表现明显积极多了。
最好的情感表达就是陪伴。有“聊”,意味着更多更充分的陪伴。在此过程中,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帮助,用聊天的方式亲近他们,更能走进他们心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家校沟通,的确是班级防疫期间的一宝。
一方小小的教室天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疫”阵地,有“备”、有“序”、有“聊”,奏响“防疫”三部曲,在新学期稳步推进的步调中,静待摘下口罩,自由呼吸的美好明天!